赣西外国语学校 袁晓春
时光匆匆流逝,选涤了旧迹,斑驳了回忆。但有关车的故事却绵延了时光,璀璨了岁月。
爷爷的车
爷爷额上的皱纹是黄士高原上的千沟万壑,永远抹不平了。它诉说着历史的故事,久远而陈旧……
聒噪的蝉鸣,酷热的三伏天,“呼哧呼哧”,迎头走来一位六十出头,身形瘦削的老人,双手紧握着把手,推着一辆板车。说是车,其实就是几块废弃的木板拼在一起搭成的一个架子。车子跌跌撞撞地向这边驶来,磕到路面上坑洼不平的石块,发出吱嘎吱嗄的响声。车上载着满满几袋粮食,袋子被撑得鼓胀起来,多亏今年雨水足,收成好啊,老人心想。 突然,一袋稻谷滞后做了逃兵,从车上滚落,瘫在地上一动下动了,金黄的稻子洒落了一地。老人面露惊慌之色,赶忙停下车子艰难地俯下身去,膝盖抵住地面,他用粗糙的双手将稻子拨成小堆,合拢手掌把它捧起后重新装入袋中。他甚至将散落的谷子一粒不落地拈了起来,哪怕谷子上附着泥土和他的汗水。过了好半天,老人直起腰来,舒展开眯缝着的眼角,拭去脸上的汗水,束紧口袋, 重新上路。
爷爷是一辈子勤恳惯了的,屋后的那幢老宅,白墙黑瓦,房檐高耸。那是爷爷用他勤劳的双手,辛勤汗水建起来的。其中那辆跟了爷爷大半辈子的板车也是功不可没的 。
爸爸的车
眼前的这辆自行车已经走向生命的终点,只剩下零散的几个部件和框架。爸爸总舍不得扔。他说:“你们可别小瞧它,它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呢,它见证了我和你妈妈的爱情。”
斜阳西下,云朵贪杯,偷饮美酒,脸红成霞。一位黄衣少年载着一位手棒鲜花的姑娘,缓缓行进。姑娘好奇地问:“你为什么每次都穿的是这件黄色的衣服呢?”少年低着头默然不语。其实,他只有这一件体面的衣服啊。每天下班后,少年都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接她,从不迟到。
在小小的自行车上,他载着她,驶过草长莺飞的二月天,漫步接天莲叶的六月里;他载着她,走过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,走过生命里最好的年纪。
“快点,怎么这么磨蹭。”在外等待的爸爸透露着十分不耐烦的表情,嘴里不停也哈出白白的水汽,双手来回搓着,耳朵红得熟透了 。我像只小鸟似的飞了出来,背上书包说了声“走吧”。在一条不是很宽,又不太平坦的公路上,父亲用力地拿脚踩着踏板,它的尾巴里冒出浓浓的黑烟,像个怪兽一样嘶吼着。摩托车终于发动,大雪纷飞,我们上路了,速度四十迈,车子在路上缓慢、平静地前进。
爸爸宽大的肩膀和浑圆的腰身,总是给人安全感,笨拙厚实的棉袄更显得他臃肿圆滚了。我喜欢把头靠在他背上,把脸埋在帽子里,那样鼻子就不冷。风呼呼地吹过,父亲慢慢开着车,我静静地靠着他的背,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,心里却依然温暖……我就在爸爸的温暖里,踏踏实实地长大。
我们的车
我曾经想着:有一天,我们都已长大,父母却已经老去,身体渐渐多了许多毛病,可他们总会强撑着说“没事”。我会驾车带着爸妈去海边看海鸥掠过天空的身影,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。这是住在山里的他们最憧憬的远方了。
在一辆还算体面的小汽车里,我坐在驾驶座上,爸妈坐在后座。在夕阳的余晖中,车子缓缓向前。两位老人讲述着我儿时的糗事,笑得合不拢嘴,窗外是一片金黄的向日葵。
往后余生,我会陪着你。
时代的车
从赤足到自行车,到摩托车,再到小汽车,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。生活在变、时代在变、世界会变,但共产党人脚下的路却不会变,他们还会一直走下去。
建国七十一周年了,中国共产党在这条路上蜗行摸索,时至今日, 中国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,富起来,到强起来的完美蜕变。今年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收官之年。胜利号角已经吹响,时代前进的列车必将飞速向前。让我们搭乘这辆前行的列车去实现复兴中国的梦想!
(指导老师:敖敏娟)